大小单双平台的代理团队介绍
你的位置:大小单双平台的代理团队 > 大小单双平台的代理团队介绍 > 长津湖之战,为何89师仅冻伤400人?政委王直一个决策救无数战士今年国庆节前电影《长津湖》的热播,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可以说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对于打造人民军队的强悍战力,塑造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信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令人痛心的是在长津湖地区,因为遭遇了60年不遇的严寒,装备简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遭遇了空前的冻伤。
但是有一支部队因为政委发挥了作用,全师只有400人出现冻伤,创造了当时的战场奇迹。那么这位政委是谁,这个奇迹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行军
宣传队员成长为师政委,在九兵团建制内匆忙入朝
创造这个战场奇迹的是,当时9兵团20军89师政委王直。
王直生于1916年,1932年参加红军成为了宣传队的成员;历经土地革命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他是当时红军宣传战线的好手,连毛主席都夸赞过他。抗战爆发之后,他从宣传骨干成长为新四军的团政委。
展开剩余93%到1946年后他已经是华东野战军的一员战将,先后历任华野第6纵队16师副政委,第12纵队35旅政委,30军89师政委等职。在1950年1月份30军被撤销,89师划归9兵团20军。
提到这个9兵团,许多对解放战争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到非常痛心;因为作为第三野战军的精锐部队,9兵团当时驻扎在上海附近地区,为解放台湾做最后的准备。
王直将军
虽然9兵团并非像某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全是南方人,也有大量山东籍官兵。但是大家都清楚,山东的冬季和东北的冬季也不是一个概念,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当时的中国的东北兵力却非常空虚。这是因为辽沈战役胜利后,东野主力入关,更名为第四野战军后渡江作战。
到1950年时北方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当时背靠苏联和朝鲜的东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大后方,第四野战军的留守部队也被计划改编为生产兵团。因此朝鲜内战爆发之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急忙命令东北军区加强战备。
本来在两广的13兵团司令部急忙带38、39、40三个主力军北上,组成东北边防军到中朝边境布防。然而美国在介入朝鲜战争的同时,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南朝鲜国防警备队
美国的介入使得解放台湾,一下子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此时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已经对中国东北造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突如奇来的东南东北形势逆转,党中央只得命令第9兵团放弃对台作战于10月1日北上山东,以备不测。
1950年9月随着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中国东北的严峻形势变得空前危急。终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进入朝鲜。
第13兵团取得了第一次战役胜利,给了我军能够击败美军的信心;但是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命令东西两线继续北上,试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麦克阿瑟
美军东西两线同时逼近中朝边界,已经大大超过了第13兵团的能力范围。
志愿军总部决定集中第13兵团主力三个主力军,在西线围歼美军第八集团军;而东线就只剩下了一个42军,面对美第十军显然是力不从心。
如果42军战败,那么西线的我军部队将有被美军两面夹击的危险;同时朝鲜政府最后的驻地疆界也将不保,政治上的影响太坏。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只得在10月23日,命令还没有完全进入山东地区的第9兵团尽快派一个军北上。
美军骑一师
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第9兵团遭遇空前危机
按原计划第9兵团在山东地区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进行适应训练,并补充入朝所需的各种装备。
然而突发的敌情变化,让第9兵团的15万官兵只能在11月1日仓促出发,各级军官只能在火车车厢里战士们做动员。
而东北军区后勤部门根本无法做到短时间内,提供这么多人的粮食和衣物。可以说第9兵团在朝鲜的悲剧,是几十年来我军后勤保障能力薄弱的集中体现。
众所周知自从1927年建军开始,我军一直是在以弱胜强,而且也一直在以穷战富。反映红军时代的影视剧里经常是国军粮食充足,服装整齐;而我军基本上是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
经历了长征和抗战的艰苦岁月,一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我解放区的扩大;土改深入农村,我军终于建立起了一套可以应付国内战争所需要的后勤保障体系。
志愿军战士就地饮食
陈毅元帅那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深刻体现了在我军没有多少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全靠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而且对面的国民党军意志薄弱,使我军在1947年之后可以频繁打出歼灭战。每消灭敌人一支精锐部队,就可以缴获相当数量的弹药和补给品;这样通过以战养战,完成了解放中国大陆。
可抗美援朝我们要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交战,在后勤保障方面一下子就变得极端困难。
抗美援朝
首先我们没办法像国内那样动员百万民众,给前线运物资。其次此时朝鲜北部已经是一片战争废墟,粮食和别的补给品都无法获得。
最后东北地区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区,却没有短时间内供应大军现代化后勤的经验。
当运送9兵团的列车在东北车站暂停时,所有东北军区的战士看到他们单薄的棉衣都惊讶得合不拢嘴。东北战士告诉他们这样到了朝鲜会冻死人的,许多战士自发地和他们换装。
剧照
事实上东北军区后勤部已经定做棉衣24万件、手套棉袜各70万双、棉帽40万顶,但是由于当时的生产运输效率以及军情紧张;9兵团最后只领到了5万套旧棉衣,大部分战士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换装就已经在11月7日过了中朝边界。
只有89师政委王直和师长余光茂,提前意识到了入朝作战防寒的重要。
运89师的军列从头到尾只能在沈阳站停留一天,王直派黄河清副参谋长提前同东北军区负责后勤的副司令员贺晋年进行了协调。
终于利用这一天时间,东北军区紧急为他们运送了足够的棉衣和大衣;但是仍然没有足够的棉裤,帽子和手套、棉鞋缺得更多。所以说有王直政委的89师官兵是非常幸运的,但是他们的准备要应对朝鲜的严寒还是非常不够。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
60年一遇的低温苦如地狱,王直想尽办法为战士们保暖
长津湖是一座位于朝鲜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水库,处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朝鲜半岛北部与我国辽宁和吉林相连,呈狭长状。
这样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朝鲜冬天有多冷,再冷能比得上黑龙江吗?但是地球上的不同地方的气候不但取决于纬度,还要考虑海陆和地形。
由于朝鲜多山地形,因此在遭遇从北方来的强大寒潮,有山脉屏蔽的西部降温还可以接受;但是东部由于从海洋方向吹来的寒风被地形所阻挡,瞬间出现剧烈的降温,气温经常保持在零下30摄氏度。
而在1950年11月长津湖地区迎来了60年来最冷的极端严寒天气,气温竟然接近零下40多度。而第9兵团就是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试图在长津湖地区消灭美军第十军下属的陆战第1师和第7步兵师。
长津湖的严寒天气
15万志愿军将士在漫山积雪的树林中连续行军多日,终于形成了分割包围美军的战场态势。可仅仅在入朝第一周,9兵团第20军就已经有700多人被严重冻伤失去了战斗力。
浑然不知的美军仍正快速向中朝边境推进,慢慢进入了第9兵团预定的伏击区;然而这时连装备精良,号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也开始发觉情况不对。
不但气温一小时比一小时的低,而且就连美军发的保暖衣物都已经略显不够。甚至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正准备用热牛奶冲泡麦片,可喝的时候已经冻住了。战后统计陆战一师冻伤了7000余人,冻死300多人;而战斗减员不过4400多人[1]。
在美军被冷风冻得咒骂上帝的时候,缺衣少食的志愿军只会承受更大的考验。从位置上来看,志愿军所处地形更高,自然要比美军所在的位置温度更低。
美军
更加要命的是,当时第9兵团战士不但缺少东北的那种棉衣(89师也缺少棉裤);而且我军同样无法保障入朝作战的粮食需要,所以很多人只能携带7天的炒面或是煮熟的土豆。
在那么低的温度下,这些食物根本无法下口。由于美军掌握了朝鲜战场的制空权,为了实现隐蔽志愿军战士无论白天黑夜皆不敢生火。
严寒像恶魔一样吞噬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人面临生死边缘。王直政委看在眼里,也是急得不行。
他一面尽力地让政工干部给战士们打气,一面动员战士们把棉被里的棉花填充到帽子和手套里,以便能够勉抵抗严寒。值得一提的是王直在过鸭绿江后就下令把炮兵营改成运输队,确保了整个战役期间89师没有断粮。
志愿军战士吃雪充饥
三千条毛毯雪中送炭,剪碎给战士保暖发挥大用
志愿军战士们虽然枕冰卧雪,承受着巨大的生理考验,但仍然以高昂的战斗热情迎击北犯的美军。
89师267团进攻柳潭里时,成功消灭陆战一师第七运输大队。
清理战利品时不但有很多的食物可以应急,最不可思议的是居然缴获了3000条羊毛织成的毯子。
按理说美军有充足的帐篷,夜晚也是在羊毛睡袋里过夜,那他们往前线运这么多毛毯干什么呢?
后来我军通过审问俘虏才知道,原来美军能够奢侈到在打阵地战的时候,在战壕里铺毯子,然后再趴在上面持枪。毛主席那句我们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
其他的战利品按照规定有的89师可以自己分配,有的需要上交军部统一分配。但是对于三千条毯子,王直和其他将领产生了分歧。
匍匐在雪地上的志愿军
按照我军一切缴获要归公的原则,这些毛毯应该上交。但是王直说,我们三个师五万人,这三千条毛毯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用途。
那么不上交的话,给少数人御寒可以吗?
王直说我们这个师有1万多人,而三千条毯子怎么分都不合理。最后他提议应该把这些毯子全部剪碎分给战士们,每人一块用来包手包脚。
其他人一听王直的话,立马就炸了。当时这么好的毛毯,全国可能都没有多少;好不容易缴获了这么多却要将它们全部剪碎,那岂不是败家子行为!
然而王直劝大家事情都要有轻重之分。如果不是遭遇这样的严寒,当然应该把这些毛毯留到战斗结束之后再分配;但是现在我们的战士缺少手套和棉鞋,把手脚冻坏了就将丧失战斗能力。
志愿军战士单薄的衣裳
一旦无法完成任务,拖累整个9兵团;那样的损失就不是这些毯子的价值能够弥补得了的。听了王直的话,其他干部才才一下子恍然大悟,于是命令很快下达。一个战士发一块毯子,把自己的手和脚紧紧包裹住。
终于到了11月27日总攻打响的时候,整个9兵团只有89师是尚没有出现大量冻死冻伤,能够成建制地追击美军的部队。
他们共歼灭了美第三师七团二营大部,美陆战一师一团一部,连同之前美运输第七大队一部。共毙伤敌军1245名,俘虏包括219名美军在内的300余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00余辆;共缴获步机枪300余支,各种炮28门,坦克6辆,汽车100余辆,子弹炮弹50余万发。
此外89师战士还第一次创造了,用步枪击落敌机1架的战绩。由于89师在击败美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王直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赞扬。
作战中的志愿军战士
冰天雪地里惨痛的教训,激励着我军不断提高自我
虽然89师在政委王直的努力下,全师只有400人出现冻伤。但是放眼整个第9兵团,真的是惨不忍睹。
据战后统计在长津湖战役中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却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最让人心痛的是,竟有三个连的战士被整建制冻死在阵地上。
我们的战士从来不怕死,为了最后的胜利堵枪眼,炸碉堡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是却因为缺吃少穿而活活冻死在战场上,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民众都感到难以接受。
试想如果9兵团不是那么仓促入朝,或者派出的是有寒区作战经验的部队;那么我们的非战斗损失会减少许多,最后的战果也必将更加辉煌。
行军中的志愿军战士
因为长津湖之战出现这么大的非战斗伤亡,第9兵团入朝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争议最大的事件之一;有人认为就不应该派南方的部队去,应该派四野或在西北的部队。
但问题是当时谁也没想到建国后东北还会有超过辽沈战役的大仗,所以在第13兵团入朝后东北的确已经没有可用之兵。当时全军其他兵团的任务都很繁重,华北的第19兵团要保卫京畿重地。
这样中央经过讨论,只有无法执行渡海作战的第9兵团一时可作为机动部队,况且战斗力在全军属凤毛麟角。而美军并没有因为在一次战役中遭受打击而停下步伐,所以第9兵团只能仓促出发。
匍匐在雪地里作战的战士
上文已经指出,抗美援朝是我军第一次真正面对现代化战争,也第一次真正面对高强度战争的后勤保障考验。我军在朝鲜不但面临的火力和训练水平都空前强大的敌人,而且还要同恶劣的天气和缺少衣食作斗争。
为了保障战士们吃饭,当时全东北甚至整个北方地区都被动员起来,为志愿军制作炒面。一直到了苏联援助的重武器和运输车辆到位,再加上战线已经可以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广大战士缺吃少穿的局面才得以缓解。
所以第9兵团的牺牲虽然非常惨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当时的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在1952年回国时,曾经满怀自责地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了一躬[2]。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直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后来升任福建军区副政委,直到2014年高龄离世[3]。
宋时轮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我军开始进入了现代化建设阶段。不但在短短十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空军,而且后勤能力上也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现代化。
到了今天不但我军主力部队能够吃饱穿暖,而且驻扎西南边境哨所的官兵,也能做到穿得暖、吃得好,不受高原病困扰。
这是新中国延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所创造的奇迹,那些牺牲在冰天雪地中的志愿军战士一定会为今天的中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 长津湖战役:朝鲜战场上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第三页.中国军网
[2] 中美军人亲历朝鲜战争:零下30度的长津湖血战.中国军网
[3] 开国将军王直走了 享年98岁.福州晚报.2014-04-08
发布于:天津市下一篇:没有了
- 2025-01-23长津湖之战,为何89师仅冻伤400人?政委王直一个决策救无数战士
